气力输送技术不能无条件输送所有粉状、颗粒状物料。选择正确的输送方式和设备类型,必须在对输送物料的物料特性、生产工艺要求、输送效率和经济性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考虑。其中,对材料性能的考虑zui为重要。材料性能不仅直接控制器件的使用,而且影响器件的设计和结构。如果所选的粉体气力输送机装置与被输送物料的特性不匹配,就会造成各种故障,甚至无法输送,即使其他因素良*,也很难采用;了解气力输送需要确定的主要参数。
输送能力:一般设计以t/h为单位,若用户提供年(8000小时)或日(24小时)输送能力,则按此计算。
运行状态(日/小时):8小时、12小时、16小时、24小时。
一般按zui大输送量计算。当生产过程中给料设备有变频或无级调速的要求时,客户需要同时提供zui小输送量。
系统设计时考虑了物料运输的不均匀系数和企业的长期发展系数,设计能力为平均运输能力的1.2倍。
气力输送机输送距离(等效距离):计算压力损失的重要参数。
1、水平距离(m)、垂直距离(m)、弯头数量(个):90°、45°、30°、60°。
2、等效距离=n×L水平(1.5粉~2粒)×n×L垂直n×30×D(m)
3、支阀:直通15×D,斜通30×D
4、注:一是风机出口与送料装置之间风管的距离和弯头;另一种是系统中配置冷却器、过滤器、旁通阀等设备造成的损失。
混合比M是单位时间内输送物料的质量与同时所需空气质量的比值。混合比大有利于增加输送能力,所需风量小,单位能耗低,所用管径、分离器、除尘器设备较小。但混合比太大,输送管道容易堵塞,管道内压力损失增大,需要高压气源设备。混合比受加料装置的形式和结构、气源设备的压力以及物料特性和输送条件等因素的限制;设计时应参考现有经验选择合适的混合比,有时需要经过反复计算才能确定。
物料的悬浮速度:理论条件下,单个颗粒悬浮在管道中并保持静止的速度。
输送风速:适合各种物料的输送风速称为“安*速度”。进料点起始处的管道直径通常由“安*速度”确定。在长距离、高压或高真空输送中,输送气流的速度随着输送距离的增加而增加。为了使输送风速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,常采用逐步扩大管径的方法;因为管道的输送压力损失理论上与输送速度的平方成正比。
给料方式:给料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输送方式,主要是负压吸料、正压压力输送、输送设备的选择等。
一般均匀喂料的方法有人工喂料、料仓喂料、螺旋或振动筛或烘干机等几种。特别是人工喂料和料仓喂料时,必须注意喂料设备参数的确定,否则这很容易系统出现问题。
材质:与物料接触部分(设备、管道)的材质,主要取决于物料的特性。
材质主要配置有:SS304/316/316L、HT200、碳钢/耐磨、橡胶或塑料等。